最新目录

科技期刊参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及路

来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具有原因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具有原因多样性、传播广泛性、危害群体性、影响复杂性等特点[1]。2020年初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疫情发生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链条。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科研抗疫”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期刊作为反映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是传播科技信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交流的重要主体,与科研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关系[3]。本文围绕科技期刊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学传播的重要性,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有关实践,就科技期刊参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及路径进行分析,旨在为当前及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科技期刊进行科学传播提供借鉴与启示。

一、科技期刊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科学传播的意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突然,涉及面广,危害严重,不仅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和恐慌,而且严重妨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及人民正常生产生活。科技期刊作为承载科学信息的重要媒介,不仅肩负向科研工作者提供前沿科技创新知识的学术使命,而且具有向社会公众推广普及科学知识的社会责任[4]。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科技期刊通过刊载相关公共事件的科学内容,有助于推动学术交流与信息互通,增强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此外,科技期刊利用自身优势传播科学信息,能迅速、直接地给民众带来科学与理性的安全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科技期刊积极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学传播,既践行了学术使命,也满足了非常时期大众对科学信息的渴求,从而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回顾历史,每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总能看到科技期刊践行科学传播的履责与担当。2003年“非典”(SARS)期间,《中华内科杂志》第一时间与专家约稿,凭借其医学学术期刊的优势,深层次地对SARS进行专栏报道;并且为了弥补纸刊发表的滞后性,定稿后第一时间将相关文章内容刊登于官方网站,及时地向广大医务人员和社会公众传播第一手资料[5]。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蔓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迅速做出反应,通过采访有关专家学者,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进行科学、及时的报道,并深度跟踪疫情发展,在疫情得到控制时进行成果总结,全方位地体现了科技期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担当[6]。此外在2014年非洲“埃博拉”事件中,众多科技期刊从不同层次、维度对疫情进行剖析与报道,引导公众科学理性地了解埃博拉病毒,体现了科技期刊高度的责任感[7]。在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科技期刊作为社会认可的第一手科学原理发表中心,使得科学知识的传播显得更加可贵。

二、科技期刊参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1.科学性

科技期刊作为科技成果传播的窗口和学术交流的平台,有着与生俱来的科学使命。绝大多数科技期刊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学科学会团体等主办,其主编和编委大多是相关学术领域的权威代表,从而为科技期刊揭示突发公共事件的科学本质提供保障。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冠病毒,科技期刊通过报道病毒有关的流行病学特征、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等内容,向广大医务工作者及科研工作者提供最新的成果信息,为疫情防控提供重要的学术参考。如国际顶级的学术期刊之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上发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中国武汉的早期传播》的论文,阐述了早期病毒传播的详细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的评估和研判奠定了基础。《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描述性研究:武汉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99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一文,披露了新冠病毒主要易感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男性,且死亡病例均为急性多器官功能衰竭,同时展示了临床救治方案,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一线资料。《自然》(Nature)刊登《穿山甲SARS-CoV-2相关冠状病毒的分离》一文,提示新冠病毒SARS-CoV-2可能是穿山甲-CoV样病毒与蝙蝠-CoV-RaTG13样病毒重组的结果,为新冠病毒的起源做出了科学探索与揭示。此外,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科技期刊及时、尽快地向公众提供准确的科学知识(如病毒传染源、传播方式、致病机理、防护措施、有效药物等),帮助民众正确认识、科学防范疫情,为疫情防控阻击战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网址: http://www.zgkjqkyjzz.cn/qikandaodu/2021/0209/520.html



上一篇: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创新券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投稿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版面费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论文发表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